色彩的产生 |
在黑暗中,我们看不到周围的形状和色彩,这是因为没有光线。如果在光线很好的情况下,有人却看不清色彩,这或是因为视觉器官不正常(例如色盲),或是眼睛过度疲劳的缘故。在同一种光线条件下,我们会看到同一种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物体的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的能力,反射光不同,眼睛就会看到不同的色彩,因此,色彩的发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由此看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
物体色与固有色 |
物体色 固有色 |
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形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这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明度
在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自己的明度特征。例如,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处于光谱的中心位置,紫色是明度最低的色,处于光谱的边缘,一个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刺激的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这一颜色的明度就越高。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与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同时出现,在我们进行一幅素描的过程中,需要把对象的有彩色关系抽象为明暗色调,这就需要有对明暗的敏锐判断力。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度关系看做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结构的关键。
色相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相的概念。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相貌的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如果说明度是色彩隐秘的骨骼,色相就很像色彩外表的华美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与频率,它们从短到长按顺序列,就像音乐中的音阶顺序,秩序而和谐,大自然偶而将这光谱的秘密显给我们,那就是雨后的彩虹。它是自然中最美的景象,光谱中的色相发射着色彩的原始光辉,它们构成了色彩体系中的基本色相。
纯度
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它取决于一处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绿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仍旧具有绿色相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为淡绿色;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了降低了,明度变暗了,成为暗绿色;当混入与绿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低了,成为灰绿色。
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相等,例如纯度最高的色是红色,黄色纯度也较高,但绿色就不同了,它的纯度几乎才达到红色的一半左右。
在人的视觉中所能感受的色彩范围内,绝大部分是非高纯度的色,也就是说,大量都是含灰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色彩显得极其丰富。
纯度体现了色彩内向的品格。同一个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
我们把以上在白光下混合所得的明度、色相和彩色组织起来,选由下而上,在每一横断面上的色标都相同,上横断面上的色标较下横断面上色标的明度高。再由黑、白、灰作为中心轴,中心而外,使同一圆柱上,色标的纯度都相同,外圆柱上的比内圆柱上的纯度高。再从中心轴向外,每一纵断面上色标的色相都相同,使不同纵断面的色相不同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相自环中心轴依时针顺序而列,这样就把数以千计的色标严整地组织起来,成为立体色标(也叫色立体)。目前影响较大的立体色标是奥斯特华色标和门塞尔色标。
奥斯特华色标(左)和门塞尔色标(右)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都是由于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在视觉中发生的色彩现象,都属于色彩的视觉。
同时对比
当两种颜色同时并置在一起时,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红和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和白并置,黑显得更黑,白显得更白。这种现象属于色彩的同时对比。在一定的对比条件下,本来发绿的色也许看上去就带蓝味了,而一个灰色,靠近橙色就带蓝味,靠近蓝色就带褐味;靠近白色显得重,靠近黑色显得亮,这种色彩的同时作用,影响着一切色彩对比效果。
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现象与同时对比现象都是由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所致,它们出于同一种原因,但发生于不同的时间条件,同时对比主要指的是在同一时间下颜色的对比效果,连续对比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种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例如:当我们长久注视一块红颜色之后,抬起眼睛看周围的人会觉得他们的脸色很绿;当我们对暖色光的环境适应之后,突然来到正常光线下,会觉得正常光线很冷,视觉残象也属于色彩的连续对比现象。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上一章节中都作过详细的说明。
RGB模式的配色原理是加色混合法。把红、绿、蓝三种颜色迭加起来可以得到白色,显示器和扫描仪采用有色光,通过把不同量的红、绿、蓝三种分量组合起来,就可以在这些设备上产生各种颜色。显示器的显像过程就是加色原理的例子。 CMYK模式的配色原理是减色混合法,颜料有选择地吸收一些颜色的光,并反射其他一些颜色的光。由于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吸收与其互补的加性原色,所以这几种颜色叫做减性彩色。彩色印刷设备利用减性原色产生各种色彩。颜料的色彩取决于所能吸收和反射的光的波长。颜料及印刷油墨等就是减色原理的例子。彩色印刷通常是使用黄(Y)、品(M)、青(C)三色油墨及黑色(k)油墨来完成的,黑色油墨常被用以加重暗调、强调细节、补偿彩色前面颜料的不足。 Lab模式的特点是在使用不同的显示器或打印设备时,它所显示的颜色都是相同的。 Crayscale灰度模式,计算机通常将灰度分为256级灰阶,一幅灰度图像在转成CMYK模式后可以增加彩色,但是如果将CMYK模式的彩色图像转为灰度模式则颜色不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