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即所谓对照厅。大厅以后,往往为正楼,其天井深度,亦以屋深为例。以上天井深度,尚能合日照原理,唯现在吴地筑屋限于地位,常觉湫溢异常。 第三章 提栈总论提宋营造法式名为举折,清工部做法谓之举架。按营造法式大木制度,举折条下均有规定:今俗谓之定侧样,亦谓之点草架。定侧与提栈两字音相近。又按法式折屋之法,先定屋高为举,即自橑檐枋顶面至屋脊,脊榑顶面,然后分屋深为若干架,其屋顶一架以举高尺寸,每尺折一寸,定举折高度,以下每架均自上递减半为法。考其举折之法,自上至下,每架举高递次折减,皆从榑心“抨绳令紧为则”,榑即桁,亦即北方所谓檩。“抨绳令紧”即提线使垂直之意,提线又与提栈音义更近。朱桂辛先生谓“提栈之名意,或基于定侧与抨绳”,甚有意也。 民房六界用二个 厅房圆堂用前轩 七界提栈用三个 殿宇八界用四个 依照界深即是算 厅堂殿宇递加深 如民房深六界,界深三尺半时,提栈以三算半起,其递加次数依“民房六界用二个”,即其步柱提栈(第一界)为三算半,脊柱提栈为四算半,即是二个。如厅堂七界,界深五尺时,步柱提栈五算,“依七界提栈用三个”,则金童提栈用六算,脊柱提栈用七算,称为三个。界数多时,其起算及脊桁提栈确定后,其中间几界提栈之算法,每皆先绘侧样,审度屋面曲势,酌情确定。而有“囊金叠步翘瓦头”之谚,言其金柱处不妨稍低,步柱处稍予叠高,檐头则须翘起之(插图三一一)。 界深提栈比例: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