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料之应用:(一)阶台:中国建筑,无论厅堂殿庭,多作阶台,阶台构造,于基础以上,出土处作土衬石,其上侧置侧塘石,台口铺尽间阶治。厅堂阶台,至少高一尺,正间作阶沿,以便上下,或称踏步,踏步至少分二级,上者称正阶沿(尽间阶沿),下者称副阶沿。以三角石一,护于阶沿两旁,称菱角石。副阶沿每级高五寸,或四寸半,法式称为促面,宽倍之,其宽称为踏面。台高可随宜增减,用阶沿四、五级亦可。阶台之宽,自台石至廊柱中心,以一尺至一尺六寸为标准,视出檐之长短及天井之深浅而定。 殿庭阶台高度,至少三、四尺,因殿庭雄伟,非承以较高之阶台,不能使视觉稳重,故北方有三分之一殿高之规定。台宽依廊界之进深,譬如界深五尺,则台宽自台边至廊柱中心为五尺,或缩进四、五寸,唯不得超过飞椽头滴水。殿庭阶台常四周绕通,备祭祀、膜拜者行香之用。台口之石条,称台口石,下多铺砌侧塘石,简陋者,亦有以城砖代之。其转角处则植以角石。 (二)露台:阶台之前,所辟平台,称为露台。台较阶台低四、五寸,铺石板名地坪石。或砌以砖,中央置万年鼎。台为四方形,如殿为七间两落翼者,台宽为五间;殿为五间两落翼者,台宽为四间;殿为三间两落翼者,台宽为三间,其宽度自正间中心线分派之。露台四周绕以石栏,或与阶台之石栏相连。台前左右均设阶沿。台前之阶沿较广,常等于正间之面阔,有于踏步之中央,不作踏步而代之以凤龙雕刻之石板,称为御路(插图九一一),或作锯齿形之石板,则称(足姜)(足察)(插图九一二)。阶沿两旁菱角石之上,铺斜石条,称垂带石,石上安斜栏杆及砷石。 露台之较华丽者,常作金刚座(插图九一三),其结构自上而下为台口石,石面平方形。下为圆形之线脚,有时雕莲瓣称荷花瓣,荷花瓣可置二重。中为宿腰,宿腰面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