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半,乘脊柱提栈之高。脊柱、童柱、步柱之高,即以廊柱之高加提栈。提栈高可就通进深,殿庭扯六、七算,厅堂扯五、六算,通行扯四、五算(即北方合加举之式)。譬如进深二丈,折半作一丈计,廊柱高一丈,提栈扯六、七算,依进深乘提栈加算放高,脊柱全高为一丈六、七尺,山墙尖高六、七尺。全山墙面积依六算,共二方六尺。苟七算合面积二方七尺(尺或称角,方即一百平方尺,角为十分之一方)。

(二)楼房山墙量法:楼房山墙面积汁算方法,以阁面及上廊柱总高乘进深,所得面积,再加通扯提栈之高,乘共进深之半,即得山墙尖面积。譬如屋深共二丈,阁面高二丈,上廊高一丈,下部墙面积为四方四尺,厅堂扯五算,高五尺,乘进深之半一丈,山墙尖面积为○·五方,于是得山墙总面积四方九尺。

(三)量塞口墙法:量面积以长乘高即得。与厢房相连者,须加厢房提栈高度合算。平包檐墙者,则照廊柱檐高计算。围墙照前后左右四平合算,即是一科印,亦指四周围平均计算之意。如有筑脊、瓦头、花边、滴水、瓦高,则作加高三尺五寸计算。

(四)五山屏风墙量法:量五山屏风墙,其法量墙面积照脊威加高合算,即在山墙尖加高四尺,乘进深之半计算之。脊威即脊吻最高部分。

(五)量观音兜法:半观音兜,自檐口至脊威提栈;全观音兜,自檐上砌垛头至脊威提栈,于山墙尖加高四尺。乘进深之半计算之。半观音兜则可少加一、二尺计算。

(六)半墙量法:除窗计算,以长乘高,即得其面积。

五、界墙及荐之解释:

(一)荐之意义:吴语荐与占同音同意,乃土地及房屋,侵入他人土地之谓。即山墙及厢房之屋顶砖瓦,尾面滴水,亦不得伸出自己墙垣之外,均须落于自己天井,如落在邻家,即谓之荐。

(二)两家落水有后夭井,墙垣为界。再夺角包檐墙,亦有后天井,如无天井,必有天沟。两家界限,各有墙垣,倘无天井及天沟,则依旧柱桁判断,盖柱桁系在墙内否则无疑为荐。

(三)两家山墙相连,或将平房升楼,改砌包檐墙。或照墙勿拔,拔即未予拆除将山墙接高而滴水于平房上,则起楼之家谓之荐。盖墙脚系平房家所有无疑。(四)两家具系天并,或塞口墙、照墙、山墙、包檐墙为界。倘一家改造平屋楼房披厢,将木料剥皮卸嵌于墙内,年久即称为自有之墙,改造之家,亦谓之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