戗端逐皮挑出上弯,轻耸、灵巧、曲势优美。水戗构造,下为戗座,上为滚筒,二路线,盖筒。戗端自摘檐板合角处,前旁滴水之上与戗成正角,置五寸瓦筒,称老鼠瓦,下承以拐子钉,钉子嫩戗尖上。上就戗座处尽头置钩头筒,称御猫瓦,或称蟹脐瓦。其上以滚筒之端,作葫芦形之曲线,称太监瓦。其上以瓦条逐皮伸出,称四叙瓦。再上为钩头狮。戗背置走狮,坐狮以为装饰,其数成单,以戗之长度而定,普通或三或五,颇觉疏朗有致。   

歇山式(图版四十 )之龙吻脊及竖带之构造,同四合舍,惟竖带沿屋面直下,过老戗根,其端设花篮靠背,坐天王。竖带外侧将钩头筒,滴水瓦排列于博风板之上,称为排山,排山合角处,于吻座之下,当中设钩头瓦。   

歇山屋顶之水戗成四十五度,接于竖带下端,花篮靠背之后。戗根高同竖带,其相接处,饰以兽头,作张口状,称为吞头。戗之半作花篮靠背,上置坐狮,戗旁亦作缩率装饰,坐狮以前,水戗构造一如四合舍。   

歇山侧面,沿落翼屋面上部,与水戗成45°相连之脊称赶宕脊(插图二一一插图十一一三图版四十)。脊之中央,作八字宕,隐入博风板之内。   

殿庭硬山,亦作竖带,其制同歇山。竖带下端止于步柱之上,见插图七一五。   

重檐筑脊,其上层与单檐相同。其下层椽头架承椽枋上,离枋尺许,绕屋筑赶宕脊。脊高约二尺,分脊座、滚筒、二路线、亮花筒及盖筒,与下层水戗相连,成45°。   

水戗根高同赶宕脊,戗之中设靠背座狮,狮前发戗之制,与上层相同。   

水戗泼水与垂直成25°角,自嫩戗尖至钩头狮,斜长同界深,或视材料及环境而伸缩之。务以坚实不易损坏为主。

三、斤堂筑脊配料及各项名称及数目。

按开间一丈用数:

(一)帮脊木: 无滚筒不用。

(二)旺脊术:脊低不用。

(三)人字木:分楞挨底瓦,九寸一豁。减瓦条不用,柴扎挨楞,人字木为底瓦间,盖瓦下之分楞木条,以人字形短木固定之。   

(四)大灰:领头用一担,太沙二挽。砌瓦条一路,灰十五斤,沙二斗半。   

(五)砌攀脊:灰五十斤,沙一挽(挽为藤制盛器,似大笆斗,容五斗)。

(六)金市沙: 瓦条用十斤,攀脊二十斤。

(七)领头灰(即底层灰):三十斤。行者用泥五担。

(八)攀脊瓦: 三十四块,不论行市(即次货或好货)要用,无脊不用。

(九)瓦条:五路,每一路十七块,对剖二面用。鸱尾脊全减。

(十)筑脊瓦:一百六十六块,鸱尾同。

(十一)游脊:用瓦五十块,攀脊同。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