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檐人钉(檐人即北方之钉帽子):一楞一只,每只重五两。

(二十八)拐子钉: 嫩戗头,每只十二两。

(二十九)荷叶钉: 尾如荷叶状,钉于提栈陡时之筒瓦上,一楞二只,进深三只,每只重半斤。

(三十)戗根钉:每二只长二尺五寸,每只重二斤半

(三十一)椽钉:用扒头钉,每间用一担。

(三十二)马口连钉(即骑马钉):架梁铺望板均用,每丈见方,四百只。

(三十三)眠椽飞椽钉:用小扒头钉。

(三十四)摘椽板:用铁搭长三寸。

(三十五)龙吻:用搭一百只,须二只,叉二把。

六、做脊动手:

(一)领头灰分楞:其名即划灰,按旺脊钉、万年圈、铺底瓦。(二)架人字木。(三)挨楞。(四)柴龙。(五)蟹脐瓦:用筒瓦做。

七、竖带动手:

(一)笃灰(笃吴语意即抛掷,此处作铺灰解):竖带脊至上廊。(二)龙筋:即攀脊,用筒瓦,木骨子。(三)戗角:依照木戗长短。(四)瓦条。(五)花筒瓦。(六)划灰分楞。、(七)铺盖底瓦。(八)盖筒瓦:木骨子。(九)捧滴檐头。(十)滴水。(十一)螳螂肚:竖带下端花篮座下,瓦楞间螳螂肚形之饰物,即北方之托泥当沟。(十二)钩头。(十三)太监帽。(十四)思直瓦即四叙瓦,其形似朝板,故亦名朝板瓦。(十五)钩头狮。(十六)分楞用筒瓦盖:一豁一尺。(十七)板瓦盖:一豁九寸二分。(十八)厅堂板瓦盖:一豁九寸。

以上(十六)、(十七)、(十八)三项,为瓦楞分豁。

(十九)筒瓦盖(指盖瓦采用筒瓦):先盖瓦后做脊。(二十)板瓦盖:先做脊后盖瓦(盖瓦为板瓦)。(二十一)分椽豁:殿宇一豁八寸或八寸半,厅堂一豁七寸半或八寸。

八、做脊盖瓦择料和次序:

(一)先备瓦料(二)选瓦长短端正:记字号之。(三)做灰盖瓦。(四)做脊料须端正。(五)打纸筋。(六)砌脊戗。(七)砌竖带。(八)拓纸筋。(九)盖筒瓦:先盖瓦,后做脊。(十)戗竖带:灰要干透结实,然后上屋砌脊。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