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桁向栱升上而与栱料仿佛之通长木条,称牌条。栱之方向与桁垂直成丁字或十字之栱,可称为丁字栱,或十字栱。    
栱之中有名枫栱者,为南方牌科中特殊之。为长方形之木板,一端稍高,向外倾斜,竖架于丁字栱,或十字栱,或风头昂上之升口,以代桁向栱。栱多雕流空花卉,虽欠庄严,然颇具风趣。但庄严之建筑,仍多用靴脚昂,而用桁向栱。

栱背与升底相平,两栱相叠,或栱与连机相叠,中成空隙者,称为亮栱。则于两升边起半寸槽,镶以木板,称鞋麻板。板亦流空雕花。栱位于柱头之上,为增加荷重能力,将栱料加高,与下升腰相平,而于栱端锯出升位,称为实栱。亮栱之栱背边缘,铲去宽三分的折角,使栱形曲而有势。实栱则于升子之间,凿成圆珠形。栱之两端,锯弯成三段小平面相连,称为三板,各栱板数相同,不似北方建筑瓣数随各栱而异口三板边缘,各挖去宽三分的半圆形折角(图版二十一)。

承梓桁之栱,其端作云头状,颇似北方之麻叶云,称为云头。与梁端作挑梓桁之云头相平,而其做法大小亦相似。用于十字科者,其内 北方建筑翘头有作六分头、菊花头、蚂蚌头等,南方营造,无此规定。但在个别古建筑中尚保存此制,想系应用法式与则例遗制。

牌科逐层挑出以承檐重,称谓出参,即北方所谓出跳,以桁中心为标准,向里外各出一级,称三出参;向里外各出二级,称五出参。余依此类推。但出参以单数计算,自斗三升起,而三出参、五出参、七出参,以至九、十一出参。丁字科亦以此计算。至于昂栱之排列,则无限制,可用单栱单昂,或重昂均可。

两座牌科间之空隙,填以垫栱板,板多流空刻花卉,而于牌科两旁开槽以镶合之。槽宽、深各半寸,虽精究工作,亦不将栱料加厚。两座牌科之中心距离,定为三尺。视其开间之广狭,平均排列,最狭时,亦须以垫拱板之形状,与牌科倒置之形状相似。                 

二、牌科之种类及名称:

牌科之种类依坐斗开口之方向,及牌科之形状分为下列数种:(一)一斗三升;(二)一斗六升;(三)丁字科;(四)十字科;(五)琵琶科;(六)网形科。兹详述各项如下:                          

(一)一斗三升及以斗六升 (插图四一三图版十八):坐斗之面,开一面口以架栱,栱平行于桁。栱之两端及中央,各置一升,故名一斗三升。升之面亦开口以架连机。苟于升子之上,再架较长之栱及三升,则称一斗六升。一斗三升及一斗六升牌科,常用于厅堂廊柱间廊桁之下,故称为桁间牌科。柱头处则以云头挑梓桁连络之。                                

(二)丁字科(图版十九下):坐斗斗面开口,成丁字形,栱仅向外出参,自外观之,形同十字科,而由内观之,则似斗六升。丁字科之出参,三出参者较少,多为五出参。用于祠堂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