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牌科 |
牌科北方谓之斗供。其功用为承屋檐之重量,使传递分布于柱及枋之上。南方建筑,凡殿庭、厅堂、牌坊等皆用之。北方大式建筑,其权衡比例,几悉遵斗口,而南方用材常以规定尺寸计之,虽经变通,犹多依照。不失为中国建筑之特征。 一、牌科各部之解释;牌科之构造(插图四一一,插图四一二),简言之,为联合斗、升、拱、昂而成。斗为立方形之木块,其形似斗,面阔底狭,面开一字,丁字,或十字形之缺口,以架栱或昂。栱 形似弓,其断面为长方形之较长木材。升形似升,类斗而较小,置于栱或昂之上,开口以承栱昂或机,以增进安放之平稳。与桁方向垂直之栱,苟栱头延长,向下斜垂者,则称昂。昂形有二,其类靴脚者,称靴脚昂。即北方之昂。其形微曲,下而复上,其头作凤头形者,称凤头昂。靴脚昂仅用于大殿,而风头昂则不拘(图版十九,二十,二十一)。
斗本身可分几部,其底部收小,称为斗底。上部较宽部分,称为斗腰。其开口两旁者,称上斗腰。开口以下部分称下斗腰。升与斗相似,唯易以升底、升腰、上升腰及下升腰等名称。 栱之方向,无论其与桁平行或垂直,皆称为栱,不似北方称垂直者为翘。栱在桁中心线下,其长度较短,上架三升者称斗三升栱。架于斗三升上之栱较长,上置三升者,称斗六升栱,或简称栱。栱之位于廊桁中心以外,而方向与桁平行者,称桁向栱(原作桁香栱)。架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