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菱角诸式。楼下轩之浅者,作为走廊用时,而在廊柱间装挂落,步柱之间装窗者,称其轩为廊轩。 二、骑廊轩: 楼厅四界承重以前,其步柱通顶,而于廊柱和步柱之间筑轩,上廊坊退后,架于轩之中,轩桁之上者,称其贴式为骑廊轩(图版九)。轩深二界,船篷和鹤胫二式居多。轩桁之上,前后必设一短梁,架于廊柱与步柱之间,以承上廊柱,其短梁称为门限梁,梁之前端,作云头以挑梓桁。轩之挑出于上廊柱以外部分之屋面,下端架于廊桁,上端则架一于上层窗槛下半爿桁条之上。 三、副檐轩: 楼厅之步柱或轩步柱通顶,其前与廊柱间筑翻轩,上复屋面,附连于楼房者,称副檐轩(图版十)。轩之前后,俱装长窗。否则苟于廊柱间装挂落时,亦称廊轩。 楼厅亦有用雀宿檐及挑阳台者,唯皆筑于双步承重之前。楼厅下层构造(插图六一三),除轩以外,与楼房相同,有易双步承重而为三界承重者。其上层架构,多为圆料,用料与圆堂相似,亦有于上廊柱与步柱间筑翻轩,则视房屋之精美与否而定。唯上层檐高通常为下层阁面高度之七折。后檐高较前檐高减十分之一,但亦可酌情而增减。 楼下装长窗,两次间装地坪窗,或和合窗亦可。楼上廊柱间,则多装地坪窗或短窗,窗槛与楼板之间,外侧钉雨挞半,内钉裙板,以避风雨。钉裙板之木栨,每间竖者二道,称跌脚,横者上下凡三道,称为光子。光子疑即法式之幌子。此系通行单间裙板之做法。 楼房,楼厅之各项用料均相同,规定如下: (一)承重(柁梁名南北同)照扁作大梁尺寸加半倍,或照大梁围蔑加二。按大梁围径依进深十分之二,而承重围径再照大梁加二,则为进深十分之二点四,与前屋料定例歌诀“进深丈尺加二半”规定相近。承重軿高,规定照界深对折,如界深为三尺五寸,高即为一尺七寸半。厚照高对折八寸七分半,所以承重高厚比为二与一。再如承重进深四界,共一丈四尺。照上述口诀用料,围径为三尺五寸,对径为一尺一寸一分四,锯方后最大宽度为七寸八分七。承重系荷重构件。须用二根叠軿,高仅为一尺五寸七分四,厚为七寸八分七,由此可见,其尺寸后者的规定较前口诀用料为多,稍有出入,盖匠家用料,但凭经验,所拟口诀又重简要易记,出入诚难避免。更有规定,可减折至九折一尺六寸半,八折一尺四寸,七折一尺二寸,六折一尺零五分。 (二)搁栅:对脊搁栅高九寸,厚七寸,价照对界加两倍。又高八寸,厚六寸。如用对界搁栅,即每界处所设之搁栅,高七寸,厚五寸。又可高六寸,厚四寸,则其围蔑为二尺或一尺六寸。 又减折七五九折,高六寸三分,厚四寸半。即照高七寸,厚五寸,对界搁栅九折用料之尺寸 又减折七五八折,高五寸六分,厚四寸。 又减折六四九折,高三寸六分,厚五寸四分。即照高六寸,厚四寸对界搁栅九折用料。 又减折六四八折,高四寸八分,厚三寸二分。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