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杂俎 |
一、塔之制度:(一)侧塔高低,可量外塔盘外阶沿之周围总数,即塔总高数(自葫芦尖至地平)。 (二)测塔顶层上檐至葫芦尖高度,可量塔身周围总数即得。 (三)例:苏州定慧寺双塔(插图总一九)底层尺寸,通转八间,每间靠塔身外墙面阔八尺,外阶沿口一丈八尺八寸,进深一丈四尺五寸。 塔身及每层阁面高度如下: 1.第一层阁面高一丈五尺六寸。 2.第二层阁面高一丈五尺。 3.第三层阁面高一丈一尺五寸。 4.第四层至第六层,每层阁面各高一丈。 5.第七层阁面高七尺五寸; 6.上檐盘尖顶至合缸底,计高八尺八寸。 7.塔顶(即所谓刹)高五丈六尺。 (四)筑塔刹应用铁器: 1.合缸一只,形如覆钵,每只重约二十担,古即名覆钵,亦谓之覆莲,又称荷盖顶。仰置者古称露盘。南京慈恩寺塔顶遗物,前尚存中华门外报恩寺旧址,现已毁。 2.膝裤通八套:即刹柱,形似膝裤,为套管式,分为八节,每节中间贯以相轮,必有钤口上紧下侈。每只重约六担。 3.蒸笼圈七套:此件古名相轮,以蒸笼圈名,亦奇喻。每只重约十担。 4.凤盖一层:即宝盖,套于第八套膝裤通上,于第七相轮间,以飞凤或起突宝盖,支承珠球。重约三十担。 5.珠球一层:此为下珠球。 6.天王版四块(因装于第八套膝裤通外侧,故用四块):即圆光,平面成十字形,似为力士飞仙之类,高二尺八寸,取其捧珠球擎举上重之势。 7.上珠球一只:高一尺,此珠比下珠球较大,故以力士四面支持之。 8.上莲蓬缸并座:高八尺,此必为仰莲花座,以备上套合尖之葫芦。 9.上顶葫芦:高三尺,重约十二担。 10.旺链八条,从天王版力士手中拉挂至第七级担檐角梁(即尖顶屋面转角处,老戗以上之角梁)。每条重约一百五十斤。 上述皆为铁料制造,昔时均由无锡冶坊铸造。 (五)筑塔用木料: 1.塔心木:即脊桩,用柏木或楠木,如无可用赣州杉木,今谓之栀木。长五丈六尺,围圆五尺,约对径一尺六、七寸,脚约二尺五六寸,内藏一丈五尺,上套各式铁制各物。 2.千金:即承重,用楠木为之,以承阁塔心木。 3.筑塔心:长一丈一尺,厚二寸,阔五尺,此即千金下之板。 4.阁杆塔衣屋料,均用卸下之架子木。 (六)筑塔搭架子所用木料及工数: 1.外塔盘及外阶沿,筑冲天木三根。冲天即脚手木之直杆。 |
上一页 下一页 |